庞老师讲什么是“大道”

我们讲的道是指中国道家所说的那个根本大道。讲的是宇宙中最根本的无形无象的一种物质,我们就修炼这个东西。我们现在这个道是智能气功科学。可是古人都说,清静法门是大乘,道家周天功是正宗,而说主动运用意识是小乘,是左道旁门、旁门小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以前练功讲究修根本大道,而主动运用意识往往只注重在局部下功夫。比如说导引形体,“引体令柔,导气令和”,导引的是局部。说这样成功快,容易起作用,但是要成大道就比较困难了。以前讲过,如果把注意力把精气神集中到形体上,就把形体的功能强化了,像武术气功、健美亦如此,它基本上也属于内向性运用意识。我们所说的大道和古人所说的又不一样。古人说的大道是清静、自然、无为,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对。

万事万物最根本的变化规律、运动规律,不是清静,不是无为,它是自然变化,但它有它本身的规律。我们找到规律,把我们的意识、运用意识的方法放到这个规律上就行了。开合出入是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智能功抓住这个根本规律去主动运用意识,也就是属于大道的范畴了。所以过去讲:修大道,见效难而成功易;练小术,收效易而成功难。一般小的技术类的一学就会,见效快,但最后要达到成功做不到,修不成,到不了根本上去。我们现在让同学们修养,就从根本上修,这属于练根本大道。一开始摸不着门,也感觉不到什么东西,收效难,但就这么练,坚持、坚持……到最后成功总的说要容易一些。

修道(大道)先得修个个道(道路),有了道你就好奔那个目的地。你一边走一边修,等你到了那里,大道也成了。不是等修完了再退回来重走一遍。你已经到了那里,来回走成了自由了。好比这屋里边东西满满的,摆得乱七八糟的,我要出去就得搬一搬,走一步,再搬一搬,再走一步,把路都搬完了,人也就走出去了。其实我们修养本身就是在练功,就是在修道,每走一步便上升一个境界。无处不是道啊!静修是修道,动修也是修道,道无处不在。这本身就是道的根本原理。想修根本大道,应该以这个思想作指导。因此,怎么能说动里边就没有道呢?这个提法就不符合大道本身的意旨了。若说道是静,那为什么还要破顽空?在这一点上,我们意识上要有足够的认识。

佛家功的根本大道是走意识。重性不重身体,认为身体是臭皮囊,练功要把臭皮囊扔掉。称身体为色身,有形的不要它,要精神,这是性功。命功呢,道家功除了清静功之外基本都是命功,尽管道家不承认这一点,如果把他们的练功过程、练功目的分析一下就明白了。练功的目的是要把“我执”去掉达到“心性灵明”。可是道家功一直在练这个“我”,练到所谓结婴儿还有个“我”,最后还有九年面壁之功,之后才能把“我”破除,到最后那一步才到真正的性功。所以说道家功基本是命功。在传统气功里是不强调动功的,认为动功是小道、小术,不能成大道。真正的大道应该不分动、静,动也是静,静也是动,动静不分,才是大道

儒家有着治学修身的根本大道和根本方法,治学修身本身就是气功的内容,所以说,儒家的功夫也叫修身的学问或治学的学问。现在搞气功的人们都讲要搞“中和之气”,可是什么叫“中和之气”,儒家作了明确的解释。 儒家讲的“中和”是指两个词“中”与“和”的总和。“中”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就是喜怒哀乐的情绪都不发生,脑子里没有什么情绪,这种精神状态引起来的身体里面气机状态称为“中”。“中”不是当中不偏不倚的意思,而是什么也不着,什么情绪也没有,安安静静。“和”就是不因外界刺激而引起情绪产生,但是当你受到外界事物刺激以后,你要对事物起反应,就不那么安安静静了,要在起反应过程中来表现“和”。

起反应的什么状态叫“和”呢?《中庸》讲,“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你发出的思想正好和外界事物合适,客观主观相对应了。拿现在话来讲,叫作真正唯物论的反映论。它是什么样子,你就反映什么样子,好比一面镜子一样,外面一个事物一照,把它原样照出来正好和它一样,称为“和”。如果安静的状态和处理事物的状态结合起来就称为“中和”。“中和”是自然的意思,是事物本来的面貌,安静的时候什么情绪都不起,是本来面貌,是正常规律;当你和外界事物起作用的时候,你本身的主观和外界的客观必须结合得非常好,脑子里起反映是由于外界事物的客观存在而引起的。这一点是儒家气功最根本的道理、最根本的练功指导思想,它要求自然,而且它不象别的功法让你单搞一套,它是让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人与人接触当中保持“中和之气”,所以儒家功是最难练的。

儒家讲的很多东西都是让你去实践,不是光念念书就完了。儒家讲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按道理都是属于气功。现在我们把儒家功这些道理作为处理日常生活、陶冶性情、涵养道德的内容了,也就是气功生活化的内容了。儒家讲不讲特殊练法呢?孟子讲养“浩然之气”、“勿忘勿助”。只要是在日常生活中练功,恰到好处,保持本然状态,而且把养“浩然之气”、“勿忘勿助”作为指导思想的气功,都属于儒家功。“揠苗助长”的故事也是孟子讲的,意思是修炼自己心性应该顺其自然,不应该去帮忙,而且要“心勿忘,勿助长”。《大学》里面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之前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八大纲目。实际上都是让你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练功,保持“中和之气”。

道家练功最根本的是玄关,当你还没有体察到哪是玄关,玄关是什么样子时的练功,过去讲是白练,你只有感觉到玄关,从玄关里面去练功,这才能进到大道里边去。这时练功每前进一步,才是脱离凡夫一步。悟就是悟出那个真正的道理。古人不但主张神通要慧而不用,而且道家、佛家中有很多人反对神通,贬神通。丘处机住进北京白云观之后,全真道很旺盛了。别人问他:现在全真道这种盛况是古来没有的,是不是由于借助了神通?我们还崇尚不崇尚神通?(丘处机曾几次给成吉思汗表演神通。)丘处机答道:“若好尚神通便非大道,大道极平常,不作奇特想,只要心真,何事不办?”你要是喜好神通,崇尚神通,就不是大道了。大道很平常,要从心真上人手,你真达到心真,那就想干什么都行。不要故意去追神通,要从根本上去立论,你的意识真正纯正了,一心了、真心了、不变了,干什么都行。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