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句口诀带你人天浑化

顶天立地,形松意充,

外敬内静,心澄貌恭,

一念不起,神注太空,

神意照体,周身融融。

众所周知,天人合一、人天浑化、人天相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些词语蕴含的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概念或哲学范畴而更是一种切身的体会与真实存在。

让我们以修行者的八句口诀为引领,体验这幽微而又广袤的世界。

第一、二句:顶天立地,形松意充。意想头顶到上方的蓝天虚空,当感受蓝天虚空时,由于蔚蓝色带有万物生发的气机,会激发人的生机。而脚踩到地球那面的虚空,这样人的气就不会局限于自身周围,而是充斥于天地。《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中说,地球为什么能在虚空呆住,是被大气托举着(“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冯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如果人站在地球的立场上去想象,那样周围就都是大气虚空,就可以通过意念把人体的气和虚空的气联成一个整体。进一步不局限于天、地,而和虚空结合为一个整体了。

形松是形体放松,要求皮肉筋脉骨内脏等都要放松,它是以神松为前提、为引导的,在修习中可以从头到脚把身体部位逐个放松,可以借助意念想像把皮肤的毛孔松开张大,把肌肉的纹理放松等,这样便于气的内外出入。

意充:有两层含义。1、意念充斥于形体,随着形松意念充实到形松的部位(往往是意念为先导,引导其放松),意充则气也随之充实(因为“意为气帅,意到气到”,语出《孟子》)。2、意念向自身以外的空间充斥,这里要求把意念充斥到天地六合之内(即上下左右前后)。此之意充往往需借助想象力,如想象成为顶天立地的巨人,而自己的身体膨胀充塞于整体空间;也可以想象自己的意念充满天地之间。这实际是把自己的心念扩大,使之能包容天地,这样就便于使白己的意念和虚空混元气相结合。

形松与意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意念充斥在自身之中与形松的关系更加明显:有形松而无意充则松松垮垮,有意充而无形松则紧张而僵,唯两者同时并举,才能达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和柔、灵活状态。

做好形松意充,可使人心安神静,气机和畅,亦如孟子之“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第三、四句:外敬内静,心澄貌恭。

外敬内静:敬字有敬肃,不怠慢或戒慎之意,是对人对事崇尚恪守于内的心理状态(勿误会为向外敬或表面敬)。静字指精神的专一、集中。敬的心理状态,对生命活动的激发,导致精神集中,有助于静的状态的实现。《管子》中说“外敬而内静者,必反其性”。这个“性”,我们认为是《中庸》所谓之“天命之谓性”之天性,而非“任性妄为”之后天习性。也就是说“外敬内静”之后将展露人的自然天性。

“心澄貌恭”这句话是对“外敬内静”的进一步延展。澄字是清彻透明之意,恭字是对他人的敬重之貌,恭与敬稍有不同,敬字主要是自身内在情感,恭字则主要是这种心境在体态、外貌的表现。澄是静的延展,是心静如止水,清彻透明,表明脑子里不仅没有活动,而且如水之清,如镜之明。这样就会增强意识的灵明度。恭是敬的延展,敬之心理状态从内而达外,使人的身心内外都处于敬的心理状态中。

第五、六句:一念不起,神注太空。

这两句是一个意思,是在前面敬、静的基础上,要求心念专一,不要起任何杂念,但不是什么也不想、也不管。因人难以做到一念不起,于是把意念与虚空(太空)相结合,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一无所着的虚空中。把精神和蔚蓝的天空、空空悠悠的无滞无碍的空明景象结合到一起,就能使心中无染无着而虚灵明静。这种练法的关键,就是不能把意念放在自己的身体上,要放到自身以外,这样就能很好地吸取外界混元气为己所用,逐渐使自身和大自然融合,即古人所谓“外其身而身存”。这是古人修炼直接走人天浑化的途径。

最后两句:神意照体,周身融融。

在神注太空的基础上,把意识从虚空收回来,观照自己周身上下,由于意识与太空相结合时,和虚空混元气紧密连成了一体,所以当收回神意观照身体时,虚空中的混元气就自然而然进入自己身体。致使自身的混元气更加充实、和畅,从而出现周身融融的感觉。为了能更好地把意念从虚空收回,并能带回更多的混元气,可以念“空、蓝、来、里”几个字。此口诀一是利用音符振动起作用,一是借字意来引发作用,其字意内容是使虚空中的青虚之气(实际是无色无味)来到自己的躯体里。念到这一口诀,有助于意识从专注虚空而回照自己的躯体。

这八句话,从整体上讲,是让人从一般状态,通过调身调心和大自然界虚空连为一体,形体放松、精神安静地体会其中意境,从而进一步调整形体状态、精神境界及周身气机,进入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人天浑化状态。这是一个很好的修炼方法,认真体会它的内容,就是一个完整的修炼过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