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与康复(讲稿)

做了多年的康复教学工作,今天就聊一聊练功与康复的话题吧。

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很多人听说智能功治病效果好,都想通过练智能功来解决身体的健康问题。可是很多功友,特别是练了二、三十年的老功友,一些人一直在稀里糊涂的练,以致于旧的病没好,新的病又来了。每当看到那些七八十岁的老功友,经常往医院跑、经常住院治疗,心里总是不舒服、不是滋味。以前到公园去带功,有一个功友问我:“许老师,我练智能功二十多年了,最近还查出了癌症,为社么呢?”我跟她讲:“你说话声音小一点,让别人听见了会笑话你的。”他们是怎么练的?约定的时间一到,赶紧放录音机,跟着老师的口令比划完了,赶快回家,买菜、做饭、接孙子。她们把练功当做任务来完成,实际上是当作气功操来练的,这样练功会有多大的效果呢?有的功友一个早晨一个多小时练了三、四套功法,先练捧气贯顶法,站桩,又赶紧练形神庄、循经导引法。走马灯似的练法,还自我感觉良好。这些老功友实际上就是缺乏理论的指导。公园里这样的功友中,有多少人是主动去看书学理论的,有多少人是能把理论和实际练功结合起来的?因为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有些老功友也不自觉不情愿学习功理,所以把智能功这个宝贝当作普普通通的、可有可无的健身方法,想起来就比比划划一阵子,想不起来就抛之脑后。虽然他们接触智能功很多年了,但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把智能功当作防病治病、健美身心的宝贝方法来进行认真的、持之以恒的修炼,以致于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记得以前出去教功的时候,大几十人、上百人是正常的,现在呢,练功的队伍在不断的缩小,除了客观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练功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而放弃了。

有病的功友怎样练才能在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内就见到康复的效果呢?首先,要认识到人体患病是由于体内的气血不足或者气血运行不通畅所造成的。那就要着眼解决“气不足”“气血不通”的问题。怎么解决?“捧气贯顶法”、“形神庄”、“三心并站桩”、“拉气”、“抻气”、“揉腹”、“蹲墙”等等功法,就是解决气血不足、气血不通的最好方法。大家知道,捧气贯顶法是采气、聚气,使人气血快速充足起来的最高妙的功法,每个练功者都会这个功法,只要认真练,把自然界、宇宙虚空的混元气收到身体里边就行了,气血就充足起来了,气血充足就能更好地流通了。捧气贯顶法的重点就是解决“气不足”的问题,形神庄的重点是解决“气不通”的问题。通过练“捧功”把气充足起来了,也能促进气血的流通,但是毕竟气走的只是人体浅表层和组织疏松的部位,要想体内的气通的更好一点、通的更快一点、通的更深一点、通的更全面一点,就得练形神庄。形神庄的练功目的就是使体内的混元气渗透到皮、肉、筋、脉、骨各层次中去,使各部组织的内气充足、通畅。这就要求一些患有慢性病的,如关节炎、风湿、类风湿、骨质增生等患者,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来练,促进气血逐渐渗透到相应的部位里面去,气血通了就好了。

第二点、你会收气、聚气,还得会养气。气收得回来,还要养得住它,把气养在身体里面,转化成自身的生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怎样把气养在身体里面?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命题,这里我重点从人的情绪上来讲。我们每个练功的人,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能保持情绪的平和、内心的平静,这就是最好的“养气”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怒”——生气、发火,对自己的家人,亲近的熟悉的人发脾气;“悲”——哀伤、悲痛,亲人去世,“子欲养而其不待”的痛苦情感;还有忧愁和思虑。由于生气、生闷气、长时间哀伤和精神紧张压力大所造成的疾病比较多见,且疾病都比较重。“志一而动气”,情绪产生后会引起内气运行失常,还会引起了气血的无端消耗。人在一阵大吵大闹之后,都会觉得累、疲乏、没力气,这就是大量的消耗气以后的症状。所以练功的人,一定要有警觉点: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易动情绪,要时刻保持精神的稳定,保持神的灵明。老师书里讲:保健养生的先决条件就是养神、养气,保持它们的稳态。方法是排除、减轻情绪对神、气的干扰;还要增强意识的自我调节能力。

另外,内心的高兴、充满全身的愉悦感也是很好的养气方法。高兴,可以促进气血通达、保持气机中和,还可以对自身的气起到加工和保养的作用。一个经常面带笑容、神态慈祥的人,别人都喜欢接近他,因为他的气质度比较细,他的气场有较强的亲和力,别人和他在一起感觉舒服,喜欢和他说话、和他交往。学练智能功,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以后,还要变换人的气质,要想改变气质,首先要提高我们气的量度,其次要提高自身气的质度、气的纯净度。用高高兴兴、愉愉快快的情绪,用微笑、慈爱、充满阳光的心态,来养自身的中和之气,人的身体会越来越健康的同时,气质也得到提升。

第三点、要想通过练功好病,通过练功要健康,就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七、八天晒网。那些老功友,说是练了几十年功了,其实不然,他们八十年代初接触智能功,但并没有真正地、一如既往地每天坚持练习。到我这里来学习练功的年轻人,我都会告诉他们:如果只是为了养生保命,智能功绝对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宝贝方法。不管工作多忙,也要抽出时间,少练一点;有时间有精力就多练一会。脑子里边每天都要有练功的意识,尽量做到“气功生活化,生活气功化”,这样练功的时间就多了。

第四点、当你认准了智能功,就要立场坚定,矢志不渝,对智能功的理和法持有敬重的态度。最近几年,原来练智能功的一些人,在智能功的基础上另创功法,在功友中传播。我不敢说他们创的功法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因为我没有接触过,当然也没有这种想法。我想问:庞老师教给我们的功法、教我们的理论够不够多?够不够好?够不够我们练?老师这么引经据典、深入浅出、苦口婆心的,讲了这么多的课,搞了这么多谆谆善诱的座谈,是为了什么?我个人认为,老师创的这门人体生命科学,我三辈子都学不完、练不完,根本不需要再做选择了!以前有功友问我:许老师,有几个老师来这里教他们自创的功法,我们到底练哪一种?是不是都要练?我告诉他们说:选择一种功法练就行了,同时练几种功法有危险,因为不同的功法练起来体内气的变化是不同的。练这个,气这样变;练那个,气那样变,就乱套了,无规律无序化了,这不但会影响练功效果,还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

第五点、如果只是为了治病、康复,只是为了身体健康一些,不生病、少生病,或者,一旦不小心患病了,自己也能通过练功好起来。怀有这样的目的而学功,就不必练太多功法。一般来讲,“捧功”、“三心并”,再练几个小功法:“抻气”、“揉腹”、“蹲墙”够了。“形神庄”里挑几节有针对性的、对自己作用比较直接的练也行。千万不要贪多求全,不要走马观花,不要囫囵吞枣。只要专心致志地练,肯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有练智能功的同道,特别是老年朋友,只要你们健健康康的活着,这本身就是对智能功做出了贡献,对社会做出了贡献。

最后,祝同道们:健康长寿、美满幸福、功长德进!混元灵通!2017、3/8


别把健身作养生

日益高涨的物质生活,逐渐将人推入现代病的深渊。

繁忙的工作使得身心俱疲,毫无规律的作息使得生物钟紊乱,以车代步,常坐久站等缺乏运动性的生活,使得身体过度负赘。

故而生活之余的健身成为各类人群调理生活的一种方式。

以平常人的角度观察,游泳、快跑、慢走等有氧运动中均是锻炼身体,是增强心肺功能的方式。然而在语义中,健身被看作一种体育项,有提高身体各项机能的作用,以致于很多人误以为健身即为养生,养生即为健身。事实上,二者的本质及内涵有所区别。

就健身而言,主要强调的字为“身”,这便是身体的身,所以健身强调是身体各个部位的锻炼,能够强筋健骨、疏通经络。以俯卧撑、仰卧起坐及引体向上为例,这些属于健身的方式,而非养生的方式。于是乎,我们可以得出如此的结论,健身主要着眼于运动型身体的锻炼,即外部身体条件的锻炼,而养生在强调外部身体条件锻炼的同时,又强调内在“精、气、神”的锻炼,所以养生的“生”是生命力的生,表示生生不息。

就养生而言,养生讲究的内外协同,双管齐下,“养气”、“养神”、“养精蓄锐”均是养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人体内部,生命最宝贵的是“精、气、神”,身体是否健康,身体素质是否强壮,寿命能否悠长,都取决于人体“精、气、神”所在的状态。

翻开古籍,里面对于长寿老者的描述词不外乎“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老当益壮”、“神采奕奕”等等。

这类词都有一个共同点,无一不是描述长寿老者“精、气、神”三种自然状态的语言。从侧面印证了古人对于养生的认识,也体现在“精、气、神”三方,另在中医学中,将这三者称之为人生“三宝”,养生功效窥见一斑。

健身,在通俗意义上,被认为是通过运动消耗多余卡路里,使得身体强壮的运动方式。一旦人的运动消耗过度,使得消耗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在疲劳无法恢复的情形下,就极容易造成身体透支亏损,消耗了过多的“精、气、神”,反而对身体有潜在的危害。

养生,则在强调适当运动的同时,又增加“精、气、神”的养护,这也是很多的养生簇拥者所言的“养生比健身更为舒适自然”。养生使身体消耗的输出量稍少于身体养分的产出,从而达到“补”的效果。

所以,剧烈的大量消耗体能的运动原则上只能被称之为健身运动,而不能称之为养生。这也是为什么太极拳、气功、瑜伽、步行、慢跑等被捧为养生秘法的原因。

养生运动,最主要的功效便是“省精、息气、凝神”,尽量减少“损精、耗气、伤神”。比如说练太极拳,如果没有真正放松,没有切实做到“用意不用力”,那就不能够被称为养生。练气功是真正的用意不用力,是着眼于修炼“精、气、神”的好方法。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高寿者,除了适量运动之外,书法、绘画、弹琴、吹箫、赏景等活动,也是他们最钟爱的。即使这些并不是健身运动,但它却能够调和人的“精、气、神”,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效果。(网络)


老师说
老师说:我讲的内容有系统,要使自己对这些理论深信不疑,在坚信不疑的基础上,通过时间去检验。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它给固定住,因为以前不认识,太生疏了,而常态的东西又太熟了。所以要让生的东西熟起来,使它在里面呆得住,而把常态熟悉的东西一点一点的

排出去(这是老师在2008年讲的)。
老师说:学习老师的东西,关键要把一个整的序掌握,这样你就学到老师的东西了。为什么我们精神不能集中专一、不能整,因为你脑子里太乱了,真正的知识,生命科学的知识脑子里占的位置太少了,非生命科学知识,非真理性知识太多了。我们的书反复看,反复看,你每看一遍心不要浮,把心静下来,安安静静一字一句的读,有所领悟可以做个笔记记下来,反复读、反复读,我想你真要是能够认真读智能功的书,就读两本书:混元整体理论、智能气功精义,必要的时候再读读我们的超常理论,这三本书,我想你不要读万遍,认真的读上百遍,我想已经会有收获,我们好多同志沒读上十遍八遍,不愿意读了,看小说,看文艺作品,看诗歌,看这个看那个,那个情况你就绝对有不了什么收获(这是老师2000年在师资班讲的)。
老师在一九九二年首届智能气功科学学述交流会上讲到(大意):有人说练功没时间,你每天睡八个小时,少睡两小时,拿这两小时练功肯定收获不一样,我们养花、养鸟、打麻将、闲聊等有时间,这是在穷混。
老师说:我们学理论要真正解决参照系里边的问题。学理论不光是要从书面上学,还要在意元体里边化一化(参悟),把其中的内容真正化到意元体里边去,,解开意识里边那个扣,就解决问题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的人给他一讲,意识里就能接,有的人一下接不进去,那就需要去反复实践,在实践中有了感受,就和光学理论不一样了。
老师说:我们说的人生观就是”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怎么去完善自己?就是”融利己于利他人之中”。要完善自己,过去一己独身去练是不行的,偏离了人的社会性。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这样确定的,一个人只有为他同时代人的幸福和完善而努力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华严经》讲:以大悲水浇益众生,才能成就普提华果。儒家的:圣人仁者爱人,泛爱众则行仁。基督教的”博爱”,都是一个意思。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关键就是要建立大我,我们修养意识的最高层次就是建立大我。要认识到人是处于宇宙之巅啊!整个宇宙的信息都包括在人的意识里,就是提取不出来。所以佛家《肇论》讲:天地与我同根,心体即是宇宙。从信息学来讲,这话是对的。我们就是站在宇宙之巅看待这个大我,应该如海涵春育,像大海一样没有容不下的东西,像春天的阳光一样去哺育万物(这是2008年老师的讲课)。
老师说:现在,人类在参照系中建立起来的属于道德的价值模式是以私人占有为基础的,因而形成了一切为我的道德意识模式,它严重地限制了人的思想,使人的生命本质局限在占有欲的圈子里。私有观念封闭了人体混元气与大自然混元气的通路,人的生命力受到影响,人的各种欲望和情绪又消耗了人的混元气,私字当头的意识状态截断了人和大自然、人和社会的联系,对人的生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老师说:不管社会、自然怎样变化,只要我们好好练功就不会受影响,我们练功生命力旺盛,什么也不怕!我已在考虑六十年后该怎样发展了。
老师说(九九年讲话):所谓老师就是带领学员走向健康,进而完美身心!我们老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混元气解决问题的信心,结合其他形式,这都是对混元气治病缺乏信心,其实就用混元气就能解决问题。
关于开悟老师说(1994):开悟与内气充足不是一个层次,但必须以气充足为基础。中国佛教二千多年来,真正达到开悟的沒几个。
老师最近说:流传出来的进意元体的练法大家练没问题,基础功法里按原来的功法练就可以(老师曾说:智能功的精髓都撒落在智能功的各个功法里,只有通过刻苦练功,才能发现精髓在哪里),如果德不够,通透度不够,进不了意元体。
老师说:人是宇宙发展到巅峰的产物,每个人就是一个宇宙,人人都是一样的,人人都是平等的,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至今还有”你、我、他”的差别,人们的心胸还非常的狭隘,还非常的自私,还非常的偏执。
[笔者:老师把这么宝贵、这么高的东西无私奉献给整个人类,我们还不珍惜,有的人还找这找那、编这编那,请问谁的功夫能同老师相比,天地之差啊,就是你有点小本事也是老师给的,我们要”自律、自醒”,不要再迷悟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让我们高举团结的旗帜,高举科学的旗帜向前拼搏吧!】(学习《今日灵感》摘要)


从有为到无为

前面讲从自我层次上修养是根本,但是真正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你不可能对每一件事都能够在意识里边去做,不可能对每一件事都能够在意识里边去想,都能自我灵明。俗语说:口不对着心。口不对着心,话就不是从内心里出来的。即使口对上心了,心里边这么想了:“我要这么去做”,那也不一定是从自我层次出来的。所以真正做到从自我层次修养的也是很少的。真正能从自我那去修养,很快就能开悟,到高层次上去了。可一般人在自我意元体那里修养也做不到。咱们在自觉修养中提了三个层次,从自我意元体修养比那几个层次又低了点,但这个也不好做。怎么办呢?还得再降一个格,从有为做起,从有为到无为。

  从有为做起是先逼着自己做,你要练智能功就得这么做,虽然觉得别扭,也得这么去做。在自我意元体修养就不一样了,一看这个,我应该去做,一看那个,我应该去做。自己从内心里边就要去做,“当仁不让于师”,老师也不能让,就得去做这事情。可是现在还做不到从内心出来怎么办?先别扭点,觉得别扭也得这么去做。比如咱们现在练功,别扭也得练。为什么要制定纪律和制度,规定一定要这么做?这是让你先从不自觉做起来。因为一下子还做不到完全自觉,就须通过纪律和制度把它要求出来。咱们这里师资班的同学,不能像一般上大学那个样子,一般上大学比较随便,我们这里就得一切纪律化。这不是形式,不然就搞不起来。我们必须从有为到无为。我们的意识、我们的生命活动,已经都被偏执意元体控制了,你必须先自觉地去纠正它,否则只能往偏处发展,越走越偏。练智能功要慢慢一步步地走向圆满,不能执着一点。一般年轻的同学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对新生事物感兴趣。但是有不少情况也容易固执,我们得把固执去掉。但要去掉已养成习惯的固执又觉得有点不习惯。怎么办呢?从事上做,我要努力使每件事合乎要求。这就相当于儒家的做法了。儒家规定了“礼”,《周礼》一大本,这个怎么做,那个怎么做,都给你规定好,包括吃饭怎么吃、走路怎么走、说话……都有规定。把事规定好了,从事上来做,这是有为的。佛家也这样。佛家规定“戒”,比丘戒250条,比丘尼戒500条,菩萨戒500条。未受戒的人看菩萨戒、居士戒可以,唯独不许看比丘、比丘尼的戒,否则一生不能受戒。那是犯了大的戒律了。戒律中规定了吃饭怎么吃、日常生活怎么做……规定得很详细。其实就是让你练功生活化。你不能做到时时刻刻想到气功,那怎么办呢?在事上给你规定好,让你时时刻刻想到气功,把意识转到气功上来。我们怎么才能把意识从一般的科学转到气功科学上来呢?就得一时一事这么去做。每碰到事,按气功的规范来要求。这样才能把我们过去脑子里边很多的不是气功科学的意识磨掉。同学们觉得旧的意识,包括学问、知识,不好磨掉,什么道理?时间太长,太习惯,太固执,固定得太厉害了。就如前边讲的转向,明明是往北,太阳给你标着,你就转不过来——习惯了。我们平时打进去的科学知识也让你转了向,把咱们讲的气功知识,你就说它是错的。太阳在正南,标志这么明确,你还转不过来,脑子里这些意识、知识,你能一下转得过来?转不过来。你要想转过来,就必须事事严格要求,有纪律、有行动,一点一点搞起来。

同学们要注意,那些纪律要求不是光是个形式。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要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但是思想容易跑,必须和具体事情结合上。用具体事情结合上思想,这样就改变得快,平时对自己严格要求,将来意识里的意志力量出来得就快。前面讲自觉性时,提到的意元体病就是意元体被我们好多知识给染了。为什么我们的意志力出去没力量啊?意元体被染了,它偏了,一偏意志力量就组织不起来,力量起不来、统一不了,就显现不出它的威力。不要认为那个威力会从哪来,是练出来的。把意元体练纯,你会用它了,就解决问题了。要想做到这点,就须从事上去做,先从有为的事情改变我们的思想,让它符合气功要求,慢慢意识往里边收,收到意元体里边去。有的同学会说:“庞老师,人家特异功能也没这么练呀!”那些有特异功能的人的先天功能没丢,它那还连着的。我们被偏执隔住了,得把偏执磨掉它。从事上去磨,从思想上去磨,从意元体自我那儿去磨。理和事一结合就快了。光从理上走很慢;而光从事上走,不动思想,走一辈子累死也不行。要从事来达理,不能因为理废了事。认为我明白理就行了,用不着管这个事。这不行。也不能执事而废理——执着一个事情,不要理了。应该以事达理,以理通事,事理圆融。如果我们丢开具体事情,丢开有为,就做不到事理圆融。练功有从事入,有从理入,这两个结合起来更好一点。这是有为。但是你不要陷在有为里边,脑子里不要觉得它是形式主义。“这是形式,搞它干什么?”不要有这个思想。有这个思想,意识就和理连不上,就以理废事了。我们必须从事上抓,从事上明理是真明理。从理上明理,如果不结合事,不能落实到事上,就容易陷入文字障。那也是一种惑。我讲过我的一个朋友,在开会时出节目,拿了一支花,在面前一立,一声不吭,走了。这就是文字障。禅宗说“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世尊(即释迦牟尼佛)拿着花,迦叶微微一笑,领悟了。书本上这么说,其实就是以心传心。那个朋友也拿个花,凭这个事传得了心吗?不行。你要想通过事情去做,觉得能跟别人传心了,你再这样做。你不一定非得拿一支花,弄一把臭狗屎一举,如果有人领悟了,也能以心传心。你拿臭狗屎一举,大伙哈哈一笑,这不是传心。你这拿着花,下面也有人微微一笑,这是假的。拿着臭狗屎一举,有的人笑从内心里边连上了,这一连气就连过去了,那才行。从事上做,首先自己意识里边通了,才是真通了。你不能光琢磨释尊拿着花是什么意思呢?没意思。佛家叫“不了意”,没完没了,说不清,说不出来。其实拿着什么都一样,什么都不拿也一样。关键是他这个意识状态,是这个场,里边有意识状态,这个场布出去了,你把这个场接住了,里边就通了。这得从事上去做,否则解决不了。大家现在也还接收不了,领会不了。我给同学们每次讲课,讲道理啊,通啊,可同学们还不会往里边收。首先要会意识往里边收,会管住自己,不然做不到一下真通。做不到就从有为的事情做起。

如果同学们真会往里边收,我已讲了不少课,只要你能从里边收进去,好多地方就应该通得了。我为什么说不给同学们带功呢?我说给同学们带功,你又没感觉,你就太灰心丧气了。所以我就不这么讲。可我讲课时还能把气封起来讲吗?不会。就拿教练员班说,翟部长讲有十来个人脑袋有个窟窿了。平常不去带他们,就每次子时功帮他们开开顶(原为项),头顶骨头就掉个窟窿。掉窟窿这个容易,我想大家毕业时大部分会出窟窿或出缝缝。有了这个并不是有功夫,但是也说明一点:我一去教练员班,他们从内心、从心眼里高兴,说:“庞老师来了!”可是你们经常能听到我讲课,听课时有人别别扭扭的,觉得累呀,不舒服呀!如果你怀着一个非常尊敬的心情,对讲课非常重视,精神面貌、注意力就不一样,你的收获也就不一样。你尊重我其实并不是尊重我,是尊重你自己,这样你能多接点气。古人重视“礼”,实际是拿“礼”这种状况来调整自己。前面我讲过“礼”调理外面,“乐”调理里边。儒家让人修身修心,礼是从事上走的,大事小事一个一个都按规范做。这样做是为了调整你的身体、调理你的意识和调理你的气,也就是调理你的精气神。你不要以为自己这样是恭敬人家了,实际你恭敬的是自己里边那个主人翁。你这样做就把你的主人安顿好了。

我们要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做每一件事都把主人安顿好,这不就长本事了吗?主人要坐明堂,坐不住,就从有为的一件件事做起嘛。有为要这么去做。我们不要以为有为复杂,同学们可能会这样想:“练气功要练心,‘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庞老师没事尽叫我们走这个形式。”你走形式不也是练心吗?形式和心两个一起练嘛,通过有为练无为。有为指自己意识里边要这样去做,自己命令自己这样去做。不习惯的时候是这样子,慢慢做习惯了,碰到事也甭想,该做什么就去做了。跟咱们吃饭一样,时间到了,拿起碗就上食堂,习惯了。不用这么想:该吃饭了,得赶紧命令自己吃饭去,先得想想,今天吃饭先吃什么、后吃什么,是先拿筷子还是先拿碗;要先用鼻子闻一闻,再用嘴尝一尝,一口一口地嚼……吃饭习惯化了,成为无为的,随便就吃。没一个人吃饭集中精神,看自己这一筷子夹上几个米粒,夹住几根土豆丝,几根豆芽。这么干成神经病了。习惯了谁也不这么搞,成为无为的了。无为不是没有动作,是意识里边没有计划怎么去做的那个主动的意识。习惯了以后就无为了。我们搞修养对各种要求一开始总会觉得别扭,这个不习惯、那个不习惯,这就要从事上去苛。过去讲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园,可是你熟了之后,不用规矩也可以出方园。我曾经和一个五十年代教物理的教师聊天。他讲他上学时教他物理的老师画园,拿起笔不看着黑板“哗”就画出一个园来。下课后,走时忘了拿园规,同学们好奇,拿起园规比着黑板上的圆一画,一点不差。过去的人基本功就这么个练法!50年代初期我上中学,有一位老师怕同学们调皮,眼看着同学们而手在黑板上写字。这都是把基本功练熟了。一开始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园,当你技术熟练以后,就能够不守规矩而不逾规矩,不拿规矩,要园的是园的,要方的是方的。搞个技术还得练基本功,以前有点造诣的人都是这么搞的。现在翁新之可能退休了。我们上学时他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当内科主任,以后到友谊医院当内科主任。他曾主持《中华内科》杂志。那时西医有视触叩听,拿手这么叩。现在大夫谁还叩这个?病人来了让透视去,X光,CT扫描,现在还有核磁共振。以前没这个东西,就得靠手。十公分厚的纸,里头放着铜板,他用手叩根据声音能叩出铜板的情况。(我们那时非常佩服。)肺里有炎症,他绝对能叩出来。大叶肺炎发病8个钟头之内用X光照不出来,他能叩出来。人的好些功能比机器还灵,但都得从规矩上做起来,从有为练起。练气功要想有造诣,也得从有为练起来,按照规矩去做,不能放纵自己。我们是一个集体,在集体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如果集体要求不严格,我自己要求严格。只有这么搞,意元体参照系才能变得快。这是个很根本的问题,一定要从有为到无为。

那么“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呢?指先从有为做起,最后到了无为,这时就无不为,什么都干。如果你没有经过前面的有为,就到不了后面的无为,达不到无为,就更达不到无不为。这是三个层次。一开始是有为的,以后是无为的,再以后到了无不为。从有为到了无为还不行,还得无不为,什么都干,没有不做的。无为是指意识,无不为是指事情。对这句话好多人不理解,骂老子诡辩:“无为还无不为?你要无不为就不可能无为,你要无为就不可能无不为。”前几年搞哲学的这么批判老子,其实人家讲的是事,讲的是个境界。他们就拿普通的想法看老子:要不就自由散漫吊儿郎当,要不就严格要求。他们不懂得意识内部的修养。没经过有为而直接走无为,往往就狂,办不了事。如果光无为,不到无不为,就什么都没有。如果你光有为,不进入到无为,你就死于事上,死于形下,就再前进不了了,跟普通人着于繁琐一样,着到具体事上去了。这都是辩证的,不能偏于一点,都不能丢。现在好多人想练静功,不愿意练动功;练动功又想随便点,不愿意按群体的要求去练。就应该是先搞动功,这样有规矩可循;集体练,气场互相激荡,而且有个纪律性,有助于严格要求自己,这对增强意志力、发挥群体效应都有很大意义。我们练功要注意这个问题,要从有为入手,真正过了有为关,然后到无为。你现在一练功就腰酸腿疼的,一旦很轻松自如了,你还用咬着牙,拼着命吗?不需要了,意识里边就不是有为的了。让你站大马步庄,站5分钟、10分钟,跟要了命似的。你看少林寺里边练功,人家还一手提一桶水呢!我们还得这样去练形。虽然我们不练武功,练四平马步是少林的基本功,练少林拳、少林器械都必须先练四平马庄,一站就几个钟头!但咱们练得使劲咬着牙,坚持再坚持,这就是有为。慢慢你随便往那一站,松松的,脑子不用动,这就是无为了。不经过有为进不到无为。我以前的一个老师跟我讲:“鹤鸣,咱们得松腰。”我说:“老师,站高平式(练太极拳,一般姿式都较高一点)好松,站低平式(大腿差不多快蹲平了),用这样的姿式打拳,腰就不好松了。”老师说:“是啊!不过咱们也用不着这么去松。”我说:“不这么松,人家来地躺拳怎么办?你太极拳怎么对付地躺?你不矮了怎么打?你光用脚打行吗?”我们得从难处去做。练功一开始有为,练得随便了,变成无为了,难度再大点,你又得有为。前年我带中心的老师们(包括职工)练站庄,他们一开始站得比较直,晃晃荡荡的。我说“不行,站矮一点”,让他们稍稍把尾间往下一垂,有的老师站一会就恶心、吐,受不了。大家身心状况还不够,必须加大难度。一开始加难度是有为的,练练自然了,变成无为了。再加难度,反复加难度。从有为到无为,然后又到有为,到无为。这么反复几次。到了一定的难度之后,身体里面的变化也从有为到无为了,功能也就强化起来了。练功夫就得这么去练啊!

有同学讲:“庞老师,咱们讲修养好倒是好,但见个小流氓,修养也修不了他。”你真正修到家,你意念一动他就动不了了。南北大侠杜心武,碰到人拿刀砍他,对方一举刀,他根本不去迎刀,一声“停”,对方的胳臂立即就定住了,动不了了,比打断它厉害多了。当然你的功夫得比对方高。如果对方功夫跟你一样,你喊“停”——刀却下来了。什么叫功夫呢?你看见对方一刀砍来,你的第一念是挡它、躲它、破它,还是用意念停它?关键在第一念怎么发。一般练武术的人一看,见招破招,见势打势,就学的这个。一看,就让对方“停”,这么做他意念转不过来,他不这么转呀。你能那么转就可以了。如果当时对方拿刀砍你,你第一意念“停”!他的刀就下不来。你就算没那么大的本事、你就很快地一嚷“停”,他也不知怎么回事就停住了。你见到刀时,第一念就是怕,吓得哆嗦,说明你的修养很差,还能谈什么!一般我不看电视,那天外出随便打开电视,正好那个节目还挺有意义,有点新颖的内容。其中有一个镜头:一个女孩子不满意现状,从家跑走了,晚上正好碰到两个流氓,逮住了她。她大嚷“救命”。这时一个女厂长路过这儿,闻声喝道:“住手!”流氓见又来个女的,说“那归你,这归我”,逼上来了。女厂长说:“小子,你来!”随即摆了个姿式。流氓一看,“啊,特警!快跑。”就跑了。那个女孩子说:“大姐,你练了一身好武艺!”女厂长说:“什么好武艺!我看电影上有这么个姿式,我就这么来一下。”她一拿姿式,有那么个气魄,就把流氓吓跑了。因为好多人都怕练武的。黑夜里一个女的敢去救人,就有个修养在里边。功夫和修养是一致的,关键是练意识,看你能不能定住。你自己思想先乱套了,直想这事我不行,你自己就先怯了阵。当然,我不是鼓励同学们都打抱不平去。因为很多问题是社会问题,需要从社会上,从法律上、教育上,一步步地解决。

有为怎么去为,为(wéi)什么?得有一个大的宗旨、大的目标。我们现在要努力集中精神去提高我们的层次,不要在小地方被拦住。“我们不练功,先打流氓去吧!”不能这么干。有为里边还得有个目的性:我们练功是要上到更高层次去。总的目的不能丢。如果把总的目的丢了,陷到有为里边,光是有为那就上不去了。练功和干事情都是如此。我以前看过电影《四渡赤水》简介,讲毛泽东经遵义会议掌握军权后四渡赤水。那时苏区有一个姓高的团长,他是执行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在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时,他带着中央的电台。中央发电报的情况国民党很熟悉,他代号三,敌人一听他发电报的手法就知道是他,就知道中央台往外发电报。他在苏区反围剿时,用毛泽东兵不厌诈的战术,把电台封闭了,封闭后一改号,带着队伍走了。毛泽东带着主力部队从另一边一下把敌人打败了。四渡凑水时毛泽东又碰上他,他当时已被撤职当了个排长。毛泽东说:“不行,还得当团长!”让他再用过去的战术,带着部队抢占安顺场。问他:“你说一说,碰见敌军怎么办?”“我想办法不和他们接触。”“绕不过去怎么办?”“消灭它。敌人溃退时不追,抓紧时间抢占安顺场。”共产党讲打歼灭战,要把敌人全部消灭掉,这次为什么不追?一追费了时间,就把主要任务丢了。类似这些对我们都是个启发,我们干事情要明确主要任务是什么。我们练功要往高层次练,不能停在一点上。要明确我们的主攻任务是要把我们的身心健康素质提高一个层次,不能因小失大。练点本事,在外头跟人比比斗斗去,那还是在一般层次充英雄。那么搞就把精力、时间浪费了。我们在有为的时候,必须明确我们的目的是达到熟练、达到无为、达到高层次上去,不能停留在有为这一点上。

有为很重要,没有有为不行,但你又不能停留在有为上,必须有这样一个概念——从有为到无为。而从有为到无为的过渡,是个自然的。你说;“我现在要变成无为了!”那就错了,这一想本身就是有为的。你应该有为、有为……最后虽然也还那么做,但觉得自自然然了。无为只能从有为自然进入。我们能这样自然处理事情,就达到无为了。你再继续往前走,做什么事都是无为的,来什么事都能做,很简单了。很多人不能辩证去看有为和无为的关系。我们既不能丢掉有为,又不能停留于有为;我们既要想到无为,又不能自己发命令、想办法怎么去无为,而是自然进入无为。无为是我们练有为时的目标,要往无为上走,要达到这个水平上去。

书上引了一段《淮南子》的话,下面串讲一下。“是故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这句话跟我们强调有为不完全一样,我们提得更明确一点。他讲关键要修里边而不管外面枝节的事情。但是不管枝节的事情不等于不做事,而是干事情时要从内里边抓住本。要通过修具体事情来修你的精神,不让你死着于事,死着于外面的枝末,光从枝末着手。就如我方才讲的:你做事情,关键重在你里边的意识。集体练功要有纪律、有要求,我们走这个形式,但是并不是让你精神全注意到形式上,而是要通过这个事情来注意你内在的精神世界,明确我这么练是为了练我的精神。“保其精神偃其智”,把自己的精神保护好,把自己的智慧、思虑沉伏下来,藏起来。“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精神很淡漠,脑子里不预想什么东西,是无为的,但是干事情是无不为。前面这几句话是说达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什么叫无为呢?“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不是事情还没来你就先想怎么做,先不预计。什么是无不为呢?“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无不为是什么事都干,事来了就干。物来了,“发而皆中节”,正好对这个事物,按照事物去处理,这是个自然反映过程。“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治就是治理,无治就是不治理。什么叫不治理呢?就是“不易自然”,不主动改变这个自然规律。过去讲要完全返回自然,而不是主动地去把自然更易。“所谓无不治者,因物相然也”,这个物该怎么变化,应该怎么治理它,按照它的规律去做。后面还有“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独知守其门”两句其主要精神是不要从技术上着眼,而要从根本——道的层次去着眼,若这样,就能“故穷无穷,极无极,照物而不眩,响应而不乏。”处理事情、认识自然没有边际,完全按照自然规律走,没有一个死的要求和死的规矩或限制。经常反映物,但是不眼花缭乱。有声就会响应。有响有应,跟外面事物是相接应的,这样精神不匮乏,自己也不会丢失什么。“此之谓天解。”荀子说人的五官都叫天,头脑都叫天。这里的天解含义更深奥一点。因为《淮南子》是道家的杂家,它集合了道家的各种人物的思想。这里的天解指对事物的超出一般人的理解和认识。“故得道者,志弱而事强,心虚而应当。”志弱,自己的志向比较虚弱,没有更多地想“我怎么怎么着”。有的人讲“强”当“僵”讲,我看不是,应该是指自己脑子里思虑事情比较少。但干事情都很精明强干,干什么都行。过去讲“内圣外王”,里边虚静,而外面什么都干得了。如果当僵讲,修道的人僵化了还行啊?“心虚而应当”,心里边很空虚,而反映外面的事物都比较恰当,处理事情都很合适。
——摘自《智能气功科学精义辅导材料》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