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老师讲课:智能气功的诀窍

                                                         智能气功的诀窍

(选录)练智能功要注意功法中的具体要求。当你具体的动作会做了,比如说,捧气贯顶法的姿势你会比划了,比较熟练了,要练出功夫,就需要在练功的时候,认真地去体会。这一点非常关键。体会身体里边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感觉。这个体会、体察就是智慧的“慧”。过去练功讲要有“定”,要有“慧”,精神专一,不想别的,没有杂念,就成为“定”。定了之后,在定的过程当中,按照气功道理去体会观察身体里边的变化,就称之为“慧”。体会里边体会得越深,杂念就越少,精神就越专一;精神越专一, 就更有利于去体会、观察。这也就是过去讲的“止观双运”,或称之为“定慧双运”。今天来的同志,很多都会练智能功,我就结合智能功谈一谈要加强哪些体会。

一、首先,做预备式。两脚并拢,周身中正,然后全身放松,两眼直视前方,轻轻闭合。闭眼有学问、有窍门。要慢慢慢慢非常均匀地闭合。闭合时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眼皮上,要放到外眼角。一开始可以用手摸着外眼角,慢慢地把眼皮拉下来。闭眼的时候,眼皮一边闭,精神一边往里边收,把目光收进里边来。闭眼,本身就是一个集中精神,把精神收到身体里边来的过程。练功时如果杂念太多,就把眼睛这样睁开、闭上,睁开、闭上,顶多三次,精神就集中了,杂念就没有了。很多人不怕练气功,就怕练功集中不了精神,通过闭眼睛、目光回收,就把精神集中起来了。这算一个开始练功的小窍门吧。开始正式练功之前,还有那么几句口诀:“顶天立地,形松意充。外敬内静,心澄貌恭。一念不起,神注太空。 神意照体,周身融融。”念这八句口诀,要一边念一边体会。念“顶天立地”,一想自己的脑袋,呀!头顶青天了,顶到天上去了;“立地”,脚一立,立到地里边去了,自己成了顶天立地的好汉了。天上飘着云彩,顶天,一下子人到云彩上面去了。智能功是开放性功法,意念往上一走,意念和气相合,和外面的气连上了,往下一立,立到地下去,就和下面的气结合到一起了。第二句“形松意充”,形体要放松,意念充到周身,充到人体周围。当你刚一开始练功的时候,一定要把形体放松,形体往外放松,周身的血液就循环畅通了。而且都想一想,前面放松,后面放松,两侧放松,一放松松到天边去了 ,这样一来,也就把身体的气和周围的气结合上了。“外敬内静,心澄貌恭”,外面很恭敬,就好像老师在你前面看着你练功,有了一种对老师毕恭毕敬的心情,心里就比较容易安静,不容易跑神了。心神宁静下来,心里而好象一碗水,心如止水,安安静静,清澈透明。“一念不起,神注太空”,精神安静了,想什么呢?想虚空,想一望无际蔚 蓝色的天空。空间什么都没有,空空荡荡的,精神更加安静了,自己和大自然的混元气结合了。“神意照体”,意念从大自然界、从虚空往回一收,收到身体里边来,把外面的气自然而然地引到身体里边来了,这时,周身热乎乎的,“周身融融”,非常舒服。就这么几句口诀就能使周身气血流通了。过去气功是封闭的,神秘化的,练功得编个咒:”头顶佛世尊,口中念观音,身后是真武,身前是老君.左边是青龙,右边白虎神,弟子来到此,奉请护法神。”这么一念气就来了,其实就是简简单单的“以意引气”。你这样一想,精神往那一集中就把气引过来了。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不搞迷信的那”套,而是编了八句练功的口决。这几句口诀不能随随便便地念,应该一句句慢慢地念,念一句要体会体会身体里边的变化。能这样精神集中地做这个预备功,功还没练,已经进入气功态了。

二、接下来讲个松腰的诀窍。松腰,就是腰椎要放松,脊柱要放松,腰部的肌肉要放松。腰必须放松,把腰放松了,气就走正路,腰放松有标准吗?有,标准就是坐着的时候腰往前塌着,站着的时候,腰往后弓着。平时不练功的人正好相反,坐着的时候腰往后弓着,站着的时候腰往前塌着,身体越虚弱,变化度越大。身体非常健壮的人,背部非常直。练气功丹田气充足了,前面有气,后面的脊梁骨就不会往前拱,气越足,这个骨头就越容易出来。把腰放松了,怎么练功都不会出偏了,气也不会往外跑控制不住了。我们普通的松腰功法就是三心并站庄,它是通过垂尾闾来松腰的。另外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松腰法,叫“面壁蹲墙法”。对着墙两脚平行站立,慢慢下蹲,蹲下去,起来,再蹲下去,再起来。开始时没有经过锻炼,脚尖如果离墙太近,往下一蹲,由于有墙挡着膝盖过不了脚尖,上体又不能往前去,人体的重心都在后面,重心失控可能向后栽倒。所以开始学的时候足尖离墙可远一点,以后再慢慢向前移。年岁大的同志可以在公园里边找一棵比较直的树,脚尖对着那棵树,手扶着树,鼻子贴着树,一点点捯下去,一点点起来,反复多练腰就放松了。这是非常简单的诀窍。大家不要以为这个方法简单,在过去是秘不外传、绝对不许在外面练的。高血压患者要特别注意松腰,腰不松,高血压就下不来。1986 年我去北京香山公园辅导站教功,一位学员说,“我练智能功二年了,高血压下不来。”我一看他练三心并站庄的姿势,很不正确,腆着肚子挺着胸、仰着脑袋,这种姿势造成气血上引,血压不高才怪呢。遇到这种情况,把腰扶一扶,把肚子收一收使腰向后松,头部百会向上提一提,下颏一收胸一合,没两天血压就下去了。这是一个诀窍。血压不高的人也要注意松腰的问题。平时站着、坐着都要注意身体的姿势,站着练把腰向后突,坐着注意把腰往前塌,多动动,腰眼就活了。

三、练形神庄要注意身体的整体性,把身体练整也有点诀窍。这里给大家讲几个部位,过去叫“七星布位”。七星即北斗七星。这几个部位其实就是几个穴位,气血容易在这里集中,经常注意这几个穴位,就容易把身体变成一个整体。在智能功的大学教材里介绍了七八个七星穴位,在此给大家介绍一种最常见、最常用的七星穴位。这七个穴位是:在脚踝骨外踝下面有个小坑那儿,一边一个,按中医讲叫“丘墟穴”,是少阳胆经的穴位,从这往里到踝关节中央的位置,是七星最下边的两个点。大家摸着按一按,我给大家带着功,按一按气就进去了,有点酸、胀。胯骨从外面摸,大腿骨的斜上方空的地方,离环跳穴比较近的比较洼的地方,从那里按进去一寸多近二寸深,一边一个。按一按,意念往里想一想,有的发酸,皮肤有点过敏,这又是两个穴位。在肚脐和命门连线当中靠前一点,这个穴位在体腔里边,是修命功修气长精气的穴位。从心口到肚脐连线中点靠上一点,针灸中院穴稍靠上和后面脊中穴连线中点靠后一点,在五元庄功法的混元窍的位置。最后一个在头顶发旋的位置。整七个穴位,过去叫“北斗七星”。以前要学这个都得给老师磕头,非常神秘,老师一点一摸就算布了星位了。我们在大学教材里把几种七星练法都写进去了,今天又第一次在大范围公开讲,说明我们对气功科学的严肃态度。我们把古气功中好的、合理的部份拿出来,把迷信的、磕头烧香的内容去除掉(这些内容只是故弄玄虚而已)。其实气功就是一个气,练气功练的就是气,对此有认识了,思想稳定了,目标很明确,练功才好练。如果脑子里还装着练神练佛,练功要请神请佛,把意念放到了神佛上面,气就断线了,反而没有更好的效果。这是可以通过实践检验的。前几年我讲功时没讲七星位置,因为当时学智能功的人还少,有的人可能当宝贝去秘传:“我教你们点高妙的东西,得磕头、得烧香、得交钱,保密,不得对外说。”这样一来就成骗人的东西了。现在几百万人练功,在这里一公开,几百万人都知道了,想骗人也骗不成了。在练形神庄时,注意一下这几个穴位,身体的气就整了。练“鹤首”时,头顶往上一拉,这几个穴位都拉上了;练“寒肩缩项”一拉,几个穴位也拉上了,周身都带动了,周身的气就连起来了。这七个点很重要,躺着、坐着、站着都可以练、把这几个点注意一下,用意念想一想,就是练功了。经常这样想,上下一连一通,全身气机就容易整了。这个方法不练智能功的人也可以用。

四、再讲讲“叩齿”,“搅舌头”的诀窍。叩齿,前边叩九次,左边叩九次,右边叩九次,反过来又依次叩下去。在《八段锦》里边有个叩齿三十六,这没有什么新奇的。但有的古书把叩齿说神了。说前面叩齿,叫“擂鼓聚将”、“招集众神”;叩左边叫“叩玉罄,防不祥”;叩右边叫“敲金钟,战邪恶。”叩完齿之后,接着做“赤龙搅海”,就是拿舌头顶在门牙上,门齿对着,轻轻咬住,男性舌头从上向左、向下、向右、向上转,女性正好相反。转三周之后,再反转三圈。舌头在里边正反转三圈后,再把舌头伸到门牙外面,在外面转,转的方法同上。光练这个也可以练出功夫来。过去说佛“广藏舌象”,就是把舌头练大练活了。叩齿、搅舌头后,唾液就会增多,要咽下去.咽唾液也有不少学问。先用唾液在嘴里边漱口,开始有沫,慢慢变成清水,水有点甜,味清香,这时把头往上轻轻一仰,把唾液分三口,男姓按中间、左边、右边各三分之一下咽直到肚脐下边。女性则按中间、右边、左边的顺序分三口下咽。过去管这叫“玉液练形”,也叫“玉液金丹”。咽唾液完了后,就舌抵上腭,抵在上门齿牙根处,舌头轻轻一放,很自然。那个地方有个穴位叫内阴交,有水孔通脑子里。随后抵后面软硬腭交界的地方,那地方有个腺,你抵,抵,抵,就有个小窟窿往下掉水。要轻轻地点,别使劲,使劲,那个孔就出不来。旁边还有两个小孔,一共三个小孔,舌头轻轻地抵,当中顶一顶,两边放松,那就容易把任督二脉接通了。如果你不用舌头尖顶,舌头平放着,往上拱,舌头把整个上腭都贴上了,那个小孔就容易对上了,就容易开了。一放松,有时上面就出一股清水流到嘴里边来。
“叩齿”之后还有个小功法,叫“三元归一-”。眼睛、耳朵、鼻子都往头脑里运么信息,耳朵听着脑子里边,舌尖指着脑子里边,眼睛看脑子里边,这也就是练气功的“收视返听”。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古人也不具体讲。有的人就那么一归,“哗”,里边一亮,一下子就看到身体里边的骨胳、内脏了,收视返听产生了“内视”。把内视往外一放就透视到外面,透视功能就有了。一般人需要认真去练,有了诀窍,不练不行。这是比较高深一点的内容了,现在讲了,刚刚接触气功的同志也可以练起来。

回到顶部